11064
請問林紆的蒼霞精舍後軒記的翻譯
孫幼榖太守、力香雨孝廉即余舊居為蒼霞精舍
聚生徒課西學
延餘講《毛詩》、《史記》
授諸生古文
間五日一至。
欄楯樓軒
一一如舊
斜陽滿窗
簾幔四垂
烏雀下集
庭墀闃無人聲。
余微步廊廡
猶謂太宜人晝寢寢于軒也。
軒後嚴密之處
雙扉闔焉。
殘針一
已鏽矣
和線猶注扉上
則亡妻之所遺也。
嗚呼!
前後二年
此軒景物已再變矣。
吾非木石人
寧能不悲!
歸而作後軒記。
請問可以幫我翻譯這一段嗎??拜託拜託了!!很急!!謝謝
阿垂~垂~垂~~網友你好蒼霞精舍後軒記──林紓 林紓(1852~1924)近代文學家、翻譯家。
原名群玉
字琴南
號畏廬
別署冷紅生。
林紓翻譯小說始于光緒二十三年(1897)
與精通法文的王壽昌合譯法國小仲馬《巴黎茶花女遺事》
這是中國介紹西洋小說的第一部
一時風行全國。
接著他受商務印書館的邀請專譯歐美小說
先後共譯作品180 餘種。
包括希臘伊索的《伊索寓言》
挪威易卜生的《梅孽》
英國笛福的《魯濱孫飄流記》
狄更斯的《塊肉餘生錄》。
林紓不懂外文
選擇原本之權全操於口譯者之手
因而也產生了一些疵誤
如把名著改編或刪節的兒童讀物當作名著原作
把莎士比亞和易卜生的劇本譯成小說
把易卜生的國籍誤成德國等。
即使這樣
林紓仍然譯了40餘種世界名著
可譽為不懂外文讀的翻譯奇才
這在中國
到現在還不曾有過第二個。
編輯作者背景所參考網址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8e4778c01000bbc.html孫葆晉太守(字「幼榖」
「太守」為宋官名
清時稱「知府」) 、力鈞孝廉(字「香雨」
「孝廉」即是「舉人」別稱)在我的老家前院建了一間學孰命名為「蒼霞精舍」
招募學生要教授西方邦國的學問
於是邀請我去講授其中屬於漢學的《毛詩》、《史記》
教導那些學生古文知識
我每隔五天就需要去一次。
第一次去時教完書後我走到了精舍後院
看到這裡的欄杆樓房
這些景物都還一一如舊
夕陽斜斜地舖照在窗上
窗內的簾幔四處垂盪
烏鴉麻雀等飛禽三兩疏落地下來群集
庭院階梯間靜無人聲 。
安靜到我輕聲走過正堂兩旁的側房時
還以為因為這裡環境太舒服了
所以使得大家白天都還睡在側房裡面。
後院裡內進較私密的地方
每扇窗戶都關得緊緊的
我卻突然看到有一根已經泛鏽的針
針孔掛著線頭
還殘留在窗扉上
我記得很清楚
這是我死去的妻子所遺留下來的。
唉......離開這座老家前後已經有二年了
這座屋子的景物已又改變了不少
我不是木石蠢物
怎麼能不哀傷呢?從精舍歸家後我便寫下這篇心情。
林紓十八歲完婚
娶的是同裏劉有棻的長女瓊姿。
婚後不久
父親就溘然長逝
祖父母也先後下世。
林紓過於悲哀
得了肺病。
他從二十一歲起開始以教蒙童養家糊口。
這是他一生中最為坎坷顛頓的時期。
貧病交迫
十多年間不斷咯血
幾度病危。
妻子瓊姿和他相依為命
度過